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grow a tree house


architecture is always expanding its sphere to other operation fields. this time is for real life form.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女性的堅毅



昨天從網路新聞中得知鳳飛飛辭世,而且早在一月三日就因肺腺癌往生。
有驚嚇,有不捨,也讓我記起我的母親。

小時候記得母親很喜歡聽鳳飛飛的歌曲,雖然她幾乎不太常唱歌,除了在朝山團的車廂內唱頌佛教歌曲。母親的一生很樸實,沒有沾染一絲一毫榮華富貴的氣息,為了家庭付出所有她的努力。她總是待人和善,溫和有禮,與她接觸過的人從待人接物上沒挑剔出她有甚麼缺點。其實她比這些所謂的禮俗還要教我敬佩與懷念,因為在她的日常生活的點滴裡,更是一個無私充滿愛的人。我所遇到的困境與闖下的麻煩,她總沒有一句憤怒指責與埋怨,總是輕聲細語的勸戒與教導,最嚴厲的處罰大概就是靜默以對。

母親的一生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幼年時她的父親就被白色恐怖抓走,莫名的被抓走關在綠島,不知幾年後捎來一個信息領屍。我不曾聽聞過母親描述過她的父親,可能那時她年紀也還小很陌生吧。她的成長家庭就在我外婆支撐下拉拔五個小孩長大,應該是很辛苦的一段路吧。母親的善解人意與報喜不報憂是她另一個特質,她對我的愛永遠是如海浪般拍打岸邊般,持續溫柔地輕撫我年少輕狂的稜角。太多太多年紀輕不成熟的傻事都有勞她包容與引導我,遇到問題的態度總是不急不徐地找尋解決方法。記得我在哥大念研究所時,因為語言與教學方向不能盡如人意,無法施展與學習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興起了休學的打算。那可是一個大決定,常春藤的學費昂貴與虛榮心作祟下,一般家長應該是不會答應這種遊戲玩笑式的態度。那時的我確實心灰意冷,想施展抱負與自我期望過高,壓力下的我非常沮喪。母親得知之後,並沒有太多反應與即時給意見,只是好好鼓勵我,但她知道我出國留學前,是在猶豫選擇哥大或AA,沒多久後在一次國際電話裡,她說她明後年退休後會有一筆退休金可以支持我轉換到AA去。像這樣都是為我著想放下她自己的故事實在太多太多了。而一年後,我也確實轉換到AA找到令我折服的老師,開啟我全新的建築視野,埋下我個人的建築想法的種子。但是在我念AA一年之後,母親癌末病倒,我AA還沒畢業母親就離開我了,那年我29歲。我30歲從AA畢業時,我感覺到我學到一些很有價值的觀念,值得稱許「三十而立」的當時,我很感謝我的母親,很懷念她。

時隔十二年,一樣在歲末年初時,鳳飛飛傳來病逝的消息,她體貼過年期間大家的喜氣,特別吩咐等到過完元宵再公開訊息,生病期間的隱忍與體貼愛護她的朋友,我雖不認識她,但我很強烈的輾轉透過她的特質,想念到我的母親,一種女性揉合溫柔與堅毅的特質。自此之後我很少有機會再次近距離見識到這樣聖潔的光輝。我追悼鳳飛飛,但更深地懷念我的母親。我希望我的女兒也能感受到我曾感受的溫暖。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d3 space org

d3 space org

有關自然系統的建築競圖

領導方式

吉米推薦的ted講演

【轉載】THE CITY 2.0 – EVOLVED (NOT MADE) BY ECOLOGICAL HUMANS

THE CITY 2.0 – EVOLVED (NOT MADE) BY ECOLOGICAL HUMANS

This Live Conversation with TED Fellow Rachel Armstrong will open on February 8th, 2012 at 1pm EST, 6pm UK time.
Join the conversation as Rachel discusses her view on ecological humans and city 2.0.

We are not machines but Ecological Humans. We depend on our networks for survival, like an oak tree in the forest, being made up of highly interacting and interdependent systems. For example, eating is not simply consuming ‘fuel’ to feed our body-machine but is a mutual relationship shared between our gut bacteria, our food and our bodies (which, in turn, are highly interconnected assemblages of specialised tissues). The way that we see ourselves influences the way that we operate through the world in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 from health, to business and even space exploration!

Ecological Humans, imagine the City 2.0 as being grown from the bottom-up by its communities. It is underpinned by highly interacting and interdependent networks, which use dynamic fabrics that behave in life-like ways. These buildings can be described as Living Architecture that are capable of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s in our dynamic cities as only real ecologies can.

Questions:

Will The City 2.0 b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to modern cities? Or pragmatically, can the transition only be made as a series of incremental changes? What can we do to facilitate this transition?

What does being an Ecological Human mean to me? Can it help me find new or more effective ways of working?

Can we rely on biology to provide all the answers when it comes to sustainable building solutions? Is life a technology - and should we exploit it in the pursuit of more sustainable ways of building?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新書預告]仿生微生系 運作中


這是正醞釀中的新書 仿生微生系。

距離活潑建築出版也差不多四年有了,期間繼續發展自己的理論架構,一方面應用在設計教學的實驗上,很興奮也近關情怯,趕稿中,加油!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do it for you (die for u)






這幾天出現了兩則不幸的消息,一則成大大肆學生登山失足墜落山谷而亡,一則任職有線電視公司23歲青年網咖打線上遊戲暴斃。當新聞消息出現時,我並非同時看到但卻將兩則聯想在一起。我不認識任何一位,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生活背景,不敢高談闊論妄下定語。不過對我而言比較可以確定的是不管網咖或登山,都是他們生命的一種出口,一種依賴,一個在絕大包裹住生命束縛的一扇窗。

對於大肆生而言,再三個月就是人生另一個旅程的開始,對於網咖少年而言,下班後繼續拖著疲憊身體來到網咖線上遊戲戰鬥,似乎都在似有似無的綑綁下,找一種希望或寄託。儘管我個人是不喜歡網咖的氛圍,也不是僵化的認為登山比較健康,但我很不捨單純尋求生命出口的兩位,不小心走了。

當年紀增長,經歷現實的許多荒謬,常常需要以更成熟的智慧,更自然的方式接受這個世界,更積極迎向未來,這當中生命出口就很適時的幫助我們前進,我無意判斷甚麼是對或錯的窗口。人生是苦的,好好苦中作樂創造生命價值,似乎是無可迴避的課題。

霎那間,我想起大學時的一部羅賓漢電影,主題曲當然是有關男女非你不嫁不娶要死要活的字語。很肉麻沒錯,但是對於生命中你願意致死不渝的某種信念而言,這首歌好像很弔詭的還OK。
如果有一天,我女兒大了在生命中遇到了挫折很受打擊時,我希望有一種聲音能鼓勵她,有一扇窗能開給她,讓她堅強,也獻給所有繼續在生命裡奮鬥的人,加油!

那就來聽這首巴辣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