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艋舺,覺得很納悶。這部電影為什麼會賣阿?
追根究底,應該是偶像與行銷,還有盲目的大眾吧!
Avatar會賣,很容易理解。3D觀看技術,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背景與劇情結構。
反觀艋舺,劇情蠻鬆散的,呈現的主題漂浮在眾多支線裡,又不能集體烘托出清楚的觀點。
有口號“意義是三小!我只聽過義氣!”,沒有人物內涵。
和尚的背叛與主人翁的執著之衝突點沒有適切劇情鋪陳,沒有說故事的煽動力,或者說感受力,會覺得劇情急轉直下,蠻怪的。
太子幫老大跟豆導演技太差,雖非主角,但卻是關鍵的角色,一個不像得天獨厚的壞小孩,一個不像外省掛的陰沉老大,看到他們會突然抽離劇情。
對照送行者,同樣有一個想要訴說的主題,但是劇情的設計與鋪陳會讓人感同身受。
同樣的海角七號會賣,也讓人很尷尬不知該高興還是感嘆。有票房、有旋風、有潮流,但實質內容缺陷很多。
不過有個新聞,可以試試看瞧瞧國片的希望。陳駿霖的【美】與【一頁台北】。
行銷行銷行銷!當所有事只剩下包裝的嘴與盲從的心,悲慘的處境大概只有經濟泡沫化後那些如同壁紙的股票才能搓破這些虛華的假象。台灣國片加油!但請你也幫幫忙!
5 則留言:
艋舺我沒看
但因為你去看了,所以基本上我是持肯定的態度的,表示他的商業運作是成功的
通俗與流行,本就佔據了我們生活的絕大部分
我比較在意的是,台灣有沒有電影工業或產業
因為有王晶,才有王家衛
還好你沒去看刺陵
btw 你會喜歡avatar讓我蠻意外的
除了技術與行銷之外
我覺得創意及深度遠不如天空之城
而技術與行銷
正是目前台灣電影最欠缺的
台灣電影人應該更了解台灣電影的問題。我只是單純覺得艋舺真的比送行者難看千萬倍。水準差太多了!
雖然商業包裝成功,但都跟我預期的電影水準有段不小的差距。王晶的片人家擺明就是娛樂片,艋舺如果擺出這種態勢,我一個屁都不會放。想要當藝術片,又沒那種水準。最討厭的就是這種格調,而台灣就又特別喜歡搞這種怪怪的事。電影、建築、電視節目不是到處氾濫嗎?(蔡康永還一直以文人自居,哀!?)J兄,我其實不是反商主義的人,而是要商就商,不要又要錢又要名!這樣搞的世界是非不分,很難釐清事情原委。賭棒球就賭棒球,不要玩假球,要賭還要一定贏。如果行銷連內容都完全壓制下去,那就什麼事都不用談了!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毀滅。七坪教主成為室內天王,您不會慨歎嗎?這無關通俗流行,而是是非不明的社會亂象。我不會反對麥可傑克遜,因為擺明是流行樂,但我弟曾告訴我台灣一些爵士樂團胡搞瞎搞,很淺卻老是壟斷市場對他們的評價。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沒有本事,再怎麼行銷,只是騙自己,上的了台面嗎?上了不會被看穿嗎?
有實力才需要行銷,沒實力能靠行銷嗎?
前些日子第四台播出幾百年前的電影「十四章」剛好就是鈕承澤演的,劇情之八股無聊,令人恍如隔世。這就算了!類似的情感無從發洩,歇斯底里的爆發劇情同樣出現在艋舺最後趙又廷與阮經天,我覺得這些都是反映出導演的無能為力,很弱智的鋪陳。
天空之城沒看。害羞!
Avatar跟回到未來、魔鬼終結者一般,好看!就是一部部好看的娛樂片。一部好看的娛樂片,跟一部好看的藝術片一樣,都是好片。各自在各自的領域發光。我從沒看輕娛樂片,只讚揚藝術片。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我覺得揉合娛樂與藝術,我覺得很不錯。
巴黎德州不錯看!勇敢面對生命智慧與人性。
柯恩兄弟很喜歡諷刺生命的荒謬。(他們也喜歡找大卡拍戲)
李安很認真拍片,儒家風範。
好的片就是有格!
爛的片沒有!
我反到覺得台灣缺的是格,應該不是技術與行銷。
李安紅,臥虎藏龍、斷背山有行銷手法,但若沒實力,能紅嗎?
艋舺為何國外灰頭土臉?
行銷不夠嗎?值得深思
J兄,節錄一段時事新聞內容,有關四野人對馬政府的建言,做為現在政府只講包裝不問內容的缺陷。好像很多事都這樣在搞!不太好!
『南方朔、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及經濟學者馬凱等4人,昨天宣告成立「四野人(在野之人)論壇」,對民氣低迷的馬政府提出建言。他們建議馬英九改變領導風格,不要只會四處作秀,而要放手讓部會首長表現負責,不要什麼都管,得民心的關鍵是「政績」,而不是宣傳。他們直言,國民黨現在的重點不是行銷和文宣,而是政績,找在大學教行銷的人(金溥聰)來當祕書長,恐怕是搞錯方向了。』
大哥您實在有種,在人山人海中,還能有千萬人吾亦往已的氣概。敢說真心話,挑戰權威(媒體行銷)的,實在不容易。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