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簡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簡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活潑建築大陸版─新仿生建築



日前接到大陸出版社通知,「活潑建築」一書已在大陸出版問世。接到這個好消息,除了令人振奮之外,真的只能說好品質有內容的書還是有一絲機會與世人見面,也必須感謝許多人的幫忙,沒有他們的幫助,肯定沒機會的。首先感謝老季引薦中國工業出版社,上海清華大學建築系徐衛國教授為文作序,出版社唐旭先生不辭辛勞與我溝通所有細節,好友張碩修的翻譯內容等等。

書名換成「新仿生建築」,顯然「活潑建築」一辭其實真的很沒市場,不太上相。在台灣出版時,偶而會被譏笑書名沒有氣質,殊不知絕大部分的譏笑者其實只幻想著一個絢麗的名稱,搭配一個可有可無的內容罷了,跟此書硬底子扎實的內容對照起來,確實處在天南地北的光譜兩端。我當初叫活潑建築時,心裡不太有任何市場概念,只想著契合內容。不過這一次,我想出版專業的考量也必須加以尊重,是故除了反應內容之外,必須要一個能震攝住讀者的名號,想必與過往行走江湖的術士一般,給人印象深刻些。我採用仿生建築這個主軸,以新的思潮、工具引領出新的仿生契機為目標,包裹這本原本強調活生生反應活性的建築新趨勢,活潑易變的性質成為新仿生的課題,希望仿生一辭能讓大陸讀者有更親近的面容。

六月份最後一天,以此勉勵自己與在各地的中英文讀者,一起加油!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de place design 土也酉己設計

透過友人接到媒體輾轉詢問我們事務所的簡歷,順手簡短寫下來,在此分享我們的自我期許。

de place design(土也酉己設計)由何炯德與梁惠敏於2004年創立。其研究焦點包括動態都市、仿生、突現紋理等當代議題;透過數位與實體工具發展出建築設計原型。「易感式建築」是該事務所目前在建築演進上研究的重點之一。

1. 簡歷

學歷
1995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2001 Diploma,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London

著作
2004 譯有「後設空間」
2007 編著「活潑建築」

得獎
2003 Jury Selection - New York FHL – Designing The High Line
2004 Honourable Mention - 921 Chi-Chi Earthquake Memorial Competition
2005 Semi-finalist - e-Competition : Possible Futures, Bienal Miami + Beach 2005
2005 Honourable Mention - 1st Advanced Architecture Contest - Self-Sufficient Housing :
2006 Semi-finalist -2005 FEIDAD Award
2007 Semi-finalist -2006 FEIDAD Award


2. 建築設計思想
在動態易變的脈絡紋理裡,紋理指涉的可以是現實週遭的都市場景,或是解剖台上生物器官的系統,甚至是數學方程式的虛擬運算,從中理解複雜運作的機制,做為建築設計的原型(prototype)。基於設計對象的紋理脈絡,重新鑲嵌建築原型於其中,協調整合紋理的下一步演變。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活潑建築是什麼?

「活潑建築」是關於當代建築設計裡正在浮現的議題,包括互動裝置、編織構成與基因運算。這些剛開始被辨識的主題,在電腦科學的發展下逐漸地勾勒自身,歷經當下如「突現」、「自我組織」、「智慧材質」、「能動性」以及「編織」等思潮無可避免地激發驅使下,指引出一個建築可以具備回應易變的嶄新向度。
為了探究始終處於變動的人造生物體之組織構成,此書函括多樣的案例,逐一在不同的操作層級與尺度上,展示相異的技術。它分為三個主要的方向,捕捉建築中正浮現的易變性質,開展其回應。首先是關於「能動構造」,它根據環境變化而變形其物質主體,以創造嶄新的組織機制。第二是關於「編織構成」,其展示成形過程如何被外在刺激影響,引導出不同的紋理。第三是「形態發生運算」,其利用關於基因與運算的知識,模擬生長成形,以及如何在與具影響的外力對話中演化自身。
藉由實驗多元的議題,收集的案例一齊轉化靜態的建築,成為較為動態的、互相交織的、有關形態的以及回應的器官,持續地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