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蝴蝶、斑馬與胚胎之摘錄3

◎成功研究出動物形體如何正確發生的其中一個方法,便是研究身體部位數量變化或是長錯位置的怪胎...

◎所有的組織者在生物組織或細胞中都會影響樣式的形成,或作「形態發生」(morphogenesis)的性質。基本上,它們的特殊活動就是來自於組織者細胞會產生影響其他細胞發展的物質,這類物質被稱為「形態生長因子」(morphogen)。

◎組織者的作用取決於它們距離目標細胞的距離....

◎...組織者活性來自於一群細胞的活性,任何一種細胞都會產生上千種物質,而負責組織者活性的物質也可能不只一種。

◎移植雖然是一項利器,胚胎學家仍需要有其他方法,以便在複雜的細胞生化世界中找出形態生長因子...

◎貝特森將這些畸形分成兩種基本型,一種是重複部位的數量發生改變,另一種是身體某部位變形為另一個部位的相似物。他將後者稱之為「同源」(homeotic, 從希臘文homeos而來,意思是同樣或相似的變異)

◎...釐清這類形體究竟是遺傳性的,還是因為胚胎在成形時受到物理性損害而造成(如此一來便不會遺傳下去)...

◎同源突變能夠將一個結構完全轉變為另一個,...這並不是發育不良或失敗,而是整個構造的命運被轉換,造成一個部位的錯置,或是部位的數量錯誤。關鍵在於這是系列同源部位之間的轉變,一種部位變為其他的相似部位(觸角之於腿,後翅之於前翅)...

◎只有少數的「同源」基因會在發生突變時造成同源形體,這意味著有一小群的「主控」基因掌管著果蠅身體中系列同源部位的分化。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蝴蝶、斑馬與胚胎之摘錄2

◎相近的動物都是由十分類似的構造所組成

◎各類動物都是由類似建材的數量同樣的零件所構成的

◎演化在動物設計上普遍使用重複部位與模組結構

◎個別的身體部位也反映出這種模組設計的主題(比方說手跟腳)

◎「發生」這項大工程─從一個微小的細胞開始,建構出複雜的大型動物

◎動物設計的模組與部位重複,反映出動物形體的次序

◎考量一批特定動物時,會發現牠們之間最明顯的差異是來自重覆結構的「數量」與「種類」

◎「同源」(homologos)(如不同動物之間的同部位,如蠑螈、蜥腳類和老鼠的前肢與我們的手臂)、「系列同源」(serial homologos)(如同物種的不同部位,如前肢與後肢)

◎Samuel Williston 「這(也)是一種演化定律,有機體的各部位傾向減少數量,僅有較少的部位具有高度特化的功能」.....即一旦數量增加,系列同源構造便會出現功能特化、數量減少的情況

◎對稱性(symmetry)與極性(polarity)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蝴蝶、斑馬與胚胎之摘錄1

發生指的是由一顆卵成長為胚胎,最後轉變為成體的過程,而形體的演化是來自發生的改變。p22

基因時空模式表現的演化會造成形體改變,尤其是那些影響特定結構之數量、形狀或大小的基因。p28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珊瑚練習




日前經grasshopper的練習捕捉珊瑚生物機制的造型演練,這是階段性的成果,持續演化中...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張大春真敢講,讓人臉紅心跳

張大春真敢講,大概他也不缺別人賞飯吃吧!
不過....
好像之前造型藝術那首歌
另一件國王新衣事件

過一陣子應該就恢復平靜了
結構這麼穩固,大家都要謀生活,不是嗎?
況且眼光放大旁觀其運作,世界不就充滿如此的荒誕的糾纏嗎?

美國大肆浪費地球資源(石油、消費),結果破產了就大印美鈔,啟動貨幣戰爭,全球物價上揚,只因他是有牌流氓....
用選票選出一個平庸的人,決定許多影響大家生活的事...好笨喔
設計競圖做太深入怕評審看不懂而平庸化,因為評審都選比較中庸的、有名的...設計師與評審都好不專業喔
近來醫學指出由於口交氾濫,性器官內的潛藏病毒引發人們口腔癌的機率........很矛盾吧

哀!我也很熱血對於這些不公不義不平之事,感到憤怒!
但是,憤怒應該留在某種原初的狀態,擱置放下他,更應專注聚焦在自己的奮鬥上,或許應該這樣勉勵自己,繼續往前走吧!
這些不平之事,還是可以說,但是少點憤怒,多點幽默吧!

大春前輩,息怒阿!還這麼熱血阿!

生物的演化很神奇,都市的運作很複雜,人生的命運很詭譎,一笑置之吧!


原文如下:

張大春: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 PO文回應淡大生
2010-11-17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張大春在個人部落格貼出「答大學生──關於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一文,以「詐騙集團」、「惡性腫瘤」比喻他根本不承認存在的「文創產業」,他指出:「文創產業的來歷是一群寄生蟲般的人物……他們的興趣和職責就是媒合政商資源,看起來充其量不過就是一種兼領經紀人和營銷者身分的幫閒份子。」

 這篇文章的源由來自一名自稱淡江大學學生的留言,這位學生表示校內開設「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來自業界的老師,卻藉課堂為自己事業宣傳,因此質疑學界是否該應業界需要而改變學術方向。這位學生也轉貼在淡大任教的台灣文創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甫彥的演講文連結,希望張大春為他解釋這篇他「聽不懂的演講」。

 張大春的答覆火力全開。他表示,有一群沒有創作與研究能力的人,闖入出版、表演等傳統領域,虛構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創作者拉不下臉來談生意,就需要他們。他們生意談大了,就回過頭來指導創作者。創作者要是沒出息一點,就等著被這種人掌控、消費或淘汰。」而淡大設立的這種學程是「建築在臺灣集體幻覺上的一個單位」。他力勸大學生「不要浪費生命,趕快遠離這個學程。」

 張大春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不否認文化界應該要有好的出版業、優良的影視、健全的經紀人制度、充分的技術資源,但作家跟音樂家、舞蹈家跟畫家等跨界合作早已不知進行多少年,現在卻發明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名為鼓勵,其實卻是一個政府補助的名目。

 張大春說:「這個名詞是空泛的,就像『創意總監』這個詞也是空的一樣,我只是指出國王的新衣,以及台灣社會的虛幻與百無聊賴。」

 他認為文創產業是個空泛的名詞,更對於文創產業進入學院成了一門學程,直言是「學院的墮落,低級得要死」。

 他表示,一門學術必須在教育系統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足以形成,但有的大學卻趕時髦,跟著語詞起舞,疊床架屋地搞出一套學院論述,「就像老鼠會一樣,不瞭解的人被騙進來,然後就繼續騙人,發展出一套論述,非常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