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原型 prototype

多年前當「原型」還是新鮮的辭彙時,學校裡無論老師學生都會將原型掛嘴邊。不過大家對其中意義的詮釋,往往一知半解,造成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有的人將原型望文生義,例如是原始最初的型態、基本的類別等,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原型總是要將研究A的,換到B用,所以說原型一定要換來換去。

即便現在,原型還是很重要的觀念。我的說法是原型是演變歷史的歧路,是樹的分支,是水的沸點。原型將脈絡扭轉通向新的方向,一個新的開始。而之前所有一知半解或只有片斷描述的原型,必須收納在這樣的觀念下才比較完整。

下面從口腔萃取的幹細胞轉變成眼睛的治癒方式,就是原型。

****************************************
【轉載】眼球灼傷 口腔黏膜幹細胞改善視力

〔中央社〕眼睛被強酸、強鹼潑灑,重則失明,輕則灼傷眼球表層及角膜,視力受損。林口長庚醫院以臨床實驗證實,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能修復眼球上皮細胞,可改善患者視力。

林口長庚醫院眼角膜科主任馬惠康表示,眼部被強酸、強鹼潑灑導致的化學性灼傷,常會造成眼球表層上皮細胞及輪部上皮幹細胞嚴重損毀,使角膜上皮細胞無法自行修復,眼球表皮就容易出現反覆性潰爛,致角膜混濁、感染、穿孔、新生血管增生等嚴重後遺症,致視力退化或永久喪失。

若只有一眼被灼傷,傳統上醫界都會自另一眼取健康的輪部上皮幹細胞移殖到傷眼,但若雙眼都被灼傷,患者以往多只能自求多福。

不過,2004年日本東北大學西田幸二教授及京都府立大學木下茂教授發表以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後,再移入患者眼部,成功取代輪部上皮幹細胞,這項新技術命名為「COMET」,成為眼部重度灼傷患者拯救視力的新希望。

馬惠康表示,林口長庚醫院眼科團隊看到西田、木下的研究後,獲衛生署的人體實驗許可,自2006年起開始用COMET技術為5名眼部重度灼傷患者治療,證實這項技術有效,其中3人之後接受角膜移殖、1人接受輪部移殖手術,檢驗因手術被切下的眼球上皮組織後發現,組織內並沒有只存在於眼部細胞的第8型角蛋白,證實口腔黏膜細胞能健康存活在眼球表層。

馬惠康說,研究發現,運用COMET技術,在急性期可迅速降低眼角膜發炎並促進眼球表皮傷口癒合;在慢性期則有助於眼表層重建,對恢復患者視力有很大幫助,雖然患者還是可能因角膜混濁等因素仍需移植角膜,但可避免眼球傷口反覆潰爛情形出現。

除了運用COMET技術於修復眼球表層細胞,馬惠康說,不排除COMET技術未來可運用於口腔癌等口腔黏膜受損嚴重患者。

馬惠康率領的眼科團隊運用COMET技術的3篇臨床實驗論文已先後發表於「視網膜與眼之研究進展」、「眼」及「眼表層」等國際期刊上。除了已發表論文的5例病例外,馬惠康團隊運用COMET技術治療的患者已達到18名,並持續進行研究中。


日本用口腔黏膜細胞再造眼角膜
2001-05-22 10:31
  新華網紐約5月21日專電(記者張化)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部最近研究出一種用口腔黏膜細胞再生眼角膜的新技術,為需要眼角移植的人帶來曙光。
  這項新技術所用的方法是將面頰內側的黏膜切開數毫米,再從深0.2毫米-0.5毫米的缺口取出黏膜幹細胞,加以培養,待2周-3周之後將它製成透明狀薄膜,然後貼在隱形眼鏡的內側,蓋在切除了受損角膜的眼球上,這樣培養薄膜的內側就會再生出角膜來。
  據悉,這是由於培養膜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刺激了眼內的角膜幹細胞而促 進了角膜的再生過程,但如果損傷到角膜的深層部位,角膜再生就困難了。這項技術的優點是避免了角膜移植,因而不會發生排斥反應,而且採取培養口腔黏膜的幹細胞也很容易,當然,如何避免取出優質的口腔黏膜細胞給患者帶來痛苦,這是今後研究的課題。(完)
資料來源:新華網

2 則留言:

乙醬 提到...

以產品設計的觀點來說,
原型是設計發展中,
反覆修正(iteration)的一種狀態.
像是一種迴圈,
在不同領域裏,
觀念上還是有點不同.

Jeong-Der Ho 提到...

乙醬先生,感謝留言。我不確定有無誤解你的意思。我猜想你應該指的是如我們上設計課時不斷地修正設計的過程。我也認為原型有修正的階段,因為偷懶沒有很完整的論述原型,但我也特別強調原型在發展上的突破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