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9日 星期六

芋頭蕃薯與拓樸





日前買了一袋芋頭蕃薯當點心吃。煮法只求方便能夠止飢,所以洗靜後蒸熟食用。
不過令人充滿驚奇的並非是該食物驚為天人的美味可口。
而是袋中的芋頭蕃薯長相看似相同,但口感有著極大的不同。

芋頭蕃薯有著比較近似蕃薯的外表,但內在有著紫色的芋頭特徵。
有的咬起來仍舊像蕃薯一般,鬆鬆軟軟澱粉的口感,這到無關痛癢,因為在煮法與口感上沒有逾越心理預期。
另一類則讓我有點驚嚇,口感完全不同,像是吃蒸熟的紅蘿蔔一般,比較像根莖非澱粉的質感。

這個經驗開始讓我想到接觸的拓樸觀念:

同胚 homeomophism
拓樸學強調一種連續性,在不破壞結構的情形下,任何形狀上的變化可視為同一結構性的物。一個環狀的甜甜圈與一個杯子視為「同胚」。一方面強調同一個結構,另一方面強調一個多重性。

兩種口感相異的芋頭蕃薯我吃起來很同胚。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轉貼】超級奈米紙 韌性比鋁強三倍

2009-09-07 中國時報 【陳文和/綜合報導】
 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南韓科學家已研發出延展性更勝於金、鋁等金屬的超級奈米紙,未來可取代聚丙烯和聚乙烯等塑料材質,做為鋰電池的隔離膜,大幅降低鋰電池的生產成本。

 南韓山林科學院環境材料工程系李善榮(音)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這種延展性最高比鋁強三倍、比金強一倍的超級紙。而且不含任何化學添加物,製造過程不會造成汙染。李善榮表示,他們已於上月對相關技術申請專利。

 延展性是指物質承受拉力時,維持塑性變形而不斷裂的受力範圍,也就是說,要想撕開該研究小組研發的紙張,所需要的力量比扯斷鋁、金所需要的力還大。

 李善榮研究團隊將奈米技術運用於傳統的造紙原料纖維素(cellulose),研磨出粒徑廿至四十奈米(一奈米為十億分之一公尺)的奈米纖維素微粒,用以製造超級紙。

 李善榮指出,超級紙應用領域廣泛,例如可用來生產鋰電池的隔離膜。鋰電池的正極與負極之間必須以隔離膜阻隔,以避免發生短路,現有的隔離膜一般採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單層微孔膜,以及由PP和PE復合的多層微孔膜,價格高昂,往往占鋰電池成本的二○%到三○%。超級紙隔離膜的價格將較塑料隔離膜低廉。

 此外,超級紙還可作為重要的建築材料。因它能夠阻擋水分子,又能讓空氣分子通過,可運用於實現既防潮又通風的高科技建築工藝。

related reference:
Smart cellulose could mean flying magic paper

原型 prototype II

前幾天乙醬先生回應了原型的看法,大意是原型牽涉一連串的修改。我覺得乙醬先生補充得很好。上次提到原型的意義,今天補充一下原型的特性,原型會不斷修正調適與週遭的關係,今天報紙上H1N1的報導,是個好例子。

****************************************

H1N1天熱照發威 患者暴增三成
2009-09-0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陶泰山】
流感病毒喜好存活於寒冷潮濕環境,台灣過去在每年秋冬才是流感流行季,但今年秋冬未到,夏日炎炎,新流感病毒已經肆虐,專家表示,這與病毒變異、型態與適應性的改變有關;即使是大熱天,近來就醫類流感患者數仍倍增,快篩陽性的比例也高,臨床觀察,一個診次,甚至從過去約20名類流感患者,暴增三倍左右達50~60名,患者數驚人。

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台灣的流感流行季,是發生在每年秋冬,特別是到農曆年節達到最高峰,不過,今年新興的新流感病毒,卻威力驚人,頂著大熱天,散播速度不減,在台灣持續疫情升溫中,依照疾病管制局資料,一天推估超過三千人因為新流感就醫。

類流感患者人數之多,連醫師都感受到壓力,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舉出,往年同期夏天一般感冒病例相當少,執醫多年,頭一次在大熱天裡,看到這麼多的類流感患者,通常在年底才會見到的流感流行,現在卻就醫人數倍增,快篩陽性比例也高,他表示,新流感病毒不怕天熱,夏天也活躍的原因,與病毒變異、型態與適應性的改變有關。

他舉出,過去同期,平均一個門診差不多約20幾個類流感病人,但現在一個診次,卻有高達50、60名類流感患者都要看醫生,增加達至少三倍之多。

衛生署疾管局與醫界專家都強調,目前新流感疫情還未達高峰,隨著天氣轉變,時序入秋冬,民眾有「雙流感」要對抗,包括季節流感以及新流感,呼籲要多注意個人衛生防範。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原型 prototype

多年前當「原型」還是新鮮的辭彙時,學校裡無論老師學生都會將原型掛嘴邊。不過大家對其中意義的詮釋,往往一知半解,造成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有的人將原型望文生義,例如是原始最初的型態、基本的類別等,有的學生因為看到原型總是要將研究A的,換到B用,所以說原型一定要換來換去。

即便現在,原型還是很重要的觀念。我的說法是原型是演變歷史的歧路,是樹的分支,是水的沸點。原型將脈絡扭轉通向新的方向,一個新的開始。而之前所有一知半解或只有片斷描述的原型,必須收納在這樣的觀念下才比較完整。

下面從口腔萃取的幹細胞轉變成眼睛的治癒方式,就是原型。

****************************************
【轉載】眼球灼傷 口腔黏膜幹細胞改善視力

〔中央社〕眼睛被強酸、強鹼潑灑,重則失明,輕則灼傷眼球表層及角膜,視力受損。林口長庚醫院以臨床實驗證實,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能修復眼球上皮細胞,可改善患者視力。

林口長庚醫院眼角膜科主任馬惠康表示,眼部被強酸、強鹼潑灑導致的化學性灼傷,常會造成眼球表層上皮細胞及輪部上皮幹細胞嚴重損毀,使角膜上皮細胞無法自行修復,眼球表皮就容易出現反覆性潰爛,致角膜混濁、感染、穿孔、新生血管增生等嚴重後遺症,致視力退化或永久喪失。

若只有一眼被灼傷,傳統上醫界都會自另一眼取健康的輪部上皮幹細胞移殖到傷眼,但若雙眼都被灼傷,患者以往多只能自求多福。

不過,2004年日本東北大學西田幸二教授及京都府立大學木下茂教授發表以自體口腔黏膜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後,再移入患者眼部,成功取代輪部上皮幹細胞,這項新技術命名為「COMET」,成為眼部重度灼傷患者拯救視力的新希望。

馬惠康表示,林口長庚醫院眼科團隊看到西田、木下的研究後,獲衛生署的人體實驗許可,自2006年起開始用COMET技術為5名眼部重度灼傷患者治療,證實這項技術有效,其中3人之後接受角膜移殖、1人接受輪部移殖手術,檢驗因手術被切下的眼球上皮組織後發現,組織內並沒有只存在於眼部細胞的第8型角蛋白,證實口腔黏膜細胞能健康存活在眼球表層。

馬惠康說,研究發現,運用COMET技術,在急性期可迅速降低眼角膜發炎並促進眼球表皮傷口癒合;在慢性期則有助於眼表層重建,對恢復患者視力有很大幫助,雖然患者還是可能因角膜混濁等因素仍需移植角膜,但可避免眼球傷口反覆潰爛情形出現。

除了運用COMET技術於修復眼球表層細胞,馬惠康說,不排除COMET技術未來可運用於口腔癌等口腔黏膜受損嚴重患者。

馬惠康率領的眼科團隊運用COMET技術的3篇臨床實驗論文已先後發表於「視網膜與眼之研究進展」、「眼」及「眼表層」等國際期刊上。除了已發表論文的5例病例外,馬惠康團隊運用COMET技術治療的患者已達到18名,並持續進行研究中。


日本用口腔黏膜細胞再造眼角膜
2001-05-22 10:31
  新華網紐約5月21日專電(記者張化)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部最近研究出一種用口腔黏膜細胞再生眼角膜的新技術,為需要眼角移植的人帶來曙光。
  這項新技術所用的方法是將面頰內側的黏膜切開數毫米,再從深0.2毫米-0.5毫米的缺口取出黏膜幹細胞,加以培養,待2周-3周之後將它製成透明狀薄膜,然後貼在隱形眼鏡的內側,蓋在切除了受損角膜的眼球上,這樣培養薄膜的內側就會再生出角膜來。
  據悉,這是由於培養膜釋放出來的化學物質,刺激了眼內的角膜幹細胞而促 進了角膜的再生過程,但如果損傷到角膜的深層部位,角膜再生就困難了。這項技術的優點是避免了角膜移植,因而不會發生排斥反應,而且採取培養口腔黏膜的幹細胞也很容易,當然,如何避免取出優質的口腔黏膜細胞給患者帶來痛苦,這是今後研究的課題。(完)
資料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