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星期一

笛卡兒 v.s. 萊布尼茲



【轉載】北醫今天發表動態式弧形放射線治療設備,可以360度全方位放射線,殺死形狀不規則形狀或躲在器官和組織後的癌細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弧形放射線 5分鐘殺死癌細胞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09.05.04 03:26 pm

癌症患者又有新的治療選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國內第一套動態式弧形放射線治療設備,360度全方位的放射線射出角度,可將不規則形狀或躲在器官或組織後面的癌細胞逐一殺死,一舉將癌症治療由「放射治療」提升到「放射手術」的層次。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今天帶領醫療團發表這項新技術。北醫放射腫瘤科主任、癌症中心執行長邱仲峰表示,近年癌症治療突飛猛進,從可避免鼻咽癌患者治療後唾液腺遭破壞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MRT),進展到可有效治療不規則形狀癌症的「影像導引放射治療技術」(IGRT),如今,可全方位照射癌細胞的「動態式弧形放射治療技術」(VMAT),無疑創下第三個里程碑。

邱仲峰表示,VMAT給合IMRT及IGRT的優點,能量高達1000萬伏特的光子束可360度、全方位地射入體內,再調控不同劑的放射線,把不規則形狀或躲在器官後面的癌細胞殺死,治療癌症可說是快、狠、準。

治療前一周,癌患要先到醫院做術前的全身模型,再經4D的電腦斷層攝影(4D CT),做出癌細胞的立體定位,還把呼吸造成的身體位移也算出來。這些數據經過電腦運算,先在全身模型上測試一次,確認無誤後,再為癌患治療。

邱仲峰說,整個治療才短短5分鐘,癌患不用麻醉,也沒有特別感覺。一般說來,腦瘤或已轉移到腦部的腫瘤,因精準度的要求較高,最適合接受這種手術,肺癌、胰臟癌、膽管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頸癌等惡性腫瘤,也可列為優先考慮對象。

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表示,VMAT可在不同時間、不同方位投射不同劑量的放射線,確實可提高癌症治療效率,但再新再好的醫療儀器,還是要仰賴專業醫療團隊。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則表示,不管是VMAT或是目前已在採用的螺旋刀,都提供不同照野的放射線治療,也讓癌患有不同選擇。
**********************************************************

最近閱讀Greg Lynn描述笛卡兒的座標系統與萊布尼茲保留時空線索在座標系統之內的差異,解釋出一個靜態的模型與動態模型的分別。這是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人的空間形式論述,的確很吸引人。

上個星期六日是銘傳畢業設計,大部分弧形的曲面形狀都被指責是手癢腦殘的技法(我誇張一點講,別介意),客評老師的話我非常同意,因為這些同學的形式使用,其實沒有掌握這股思潮的重點,即便有幾分掌握其精隨,都還有不同見解的爭辯呢,更何況連一點論述都沒有!不過,也要提醒評圖老師,雖然評圖場合,100個奇形怪狀的曲面,可能有99.9個都是亂做,但還是希望勉勵其他老師與自己,保留一些奇蹟的機會,千萬別將曲面當成原罪,這樣也會太極端。

這股建築思潮流動之下,或許有人說實在太不經濟、不合成本,也的確道出其中的困境。好比伊東豐雄的台中歌劇院也沒有消息,再怎麼優秀的設計,太貴還是蓋不出,沒有適切的營運內容還是泡沫。是否曲面的東西,真的是宿命的原罪嗎?

不過這則醫療新聞,我會心一笑,聽起來像是雷射切割機或是RP機器的功能說明內容,其實是癌症的新型治療機械,這好比在曲面空間黑暗的時刻,送出一些光明的掌聲。也鼓勵對曲面空間有信心的創作者,脈洛一直在那邊,就等大家重新編織了。

4 則留言:

Jimmy 提到...

我倒覺得不用太擔心
學生難免會追求流行
就像當年一堆人做歪七扭八的東西
但又有多少人真的有研究過解構的理論呢

不過我還真不知曲線的理論基礎為何
伊東的東西我是很喜歡
但我覺得他是在嘗試形式或結構的可能性
隨機而直觀

空間本就流動
並不是做成曲線才流動的

Neil 提到...

相對於線性,非線性在人類的歷史上一直是受到壓抑的。一部份的原因可能來自於人類對於非線性的知識目前還太少,尚無法找到妥善的理解方式,即便複雜科學帶來了許多新的閱讀世界的角度,但對於空間觀念的影響仍然停留在比較抽象的層次。另一部份的原因來自非線性對線性的威脅太大了,就如同中文字眼中"正交"的原文Orthogonal,就詞源的角度來理解,跟Orthodox Church、Orthodox、Orthodoxy都相關,意味著某種"正統"。是的,即使當前隨著數位設計技術的發展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新造型、新空間革命已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對許多人來說,正交背後所隱含的精神性與哲學家式的審美依舊是正統。當然有很多人可以在這時候說學生做這些歪歪扭扭的東西只是追求流行,試想這類的發展也不過短短二十年,它必然是個流行。倘若將戰線拉長,三十年後、五十年後再回頭看今天,還會只是個流行嗎?今時今日,我們不過是有幸接觸到了電腦科學與資訊科技的強大功能,藉此召喚了長久以來被壓抑與塵封的複雜。隨著非線性一再地被喚醒,"正統"的反對聲浪必然更堅定。這是人類歷史的宿命,每次遇到科技的重大突破時刻,人們總會慌,結果往往有兩條路線,一者去緬懷過去、二者則幻想未來,卻都忘了或者逃避了當下。馬克思說歷史總會重複,第一次經常是場悲劇而第二次很可能是場鬧劇。對建築的發展來說,上回應該是60年代,人類首次有機會登入月球,我們慌了,所以,Archigram、Superstudio、Haus-Rucker-Co、Utopie等實驗性建築團體幾乎是群雄並起。如今,電腦帶來的改變又讓我們慌了,所以有部分的人開始緬懷過去諸先烈,也難怪一系列的回顧展層出不窮,只是此時此刻往未來去冒險的另一批人在台灣還不多。假使,這真的會是場鬧劇,我很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去大鬧特鬧,少點包袱,如果某些女孩的每總要用特別的眼光才會懂,那麼這些新東西、新玩意兒也應該不再適合以過去所謂正統的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來理解與評價了吧!

Jeong-Der Ho 提到...

jimmy兄與Neil兄大駕光臨,小弟著實感到蓬蓽生輝。其實二位的言論大致我都同意,小地方應該是文字上的死角所造成的誤解,我也說說我的看法。

我同意學生做錯亂做,也不算是不能忍受的汙點。從他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誤打誤撞,應該多些耐心。但另一方面,學生畢業後,投身職場,亂做亂抄濫操的結果,也不能說決不能忍受,畢竟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要求全部人遵守,似乎太專制。但是另一方面而言,整體文化素質是差的,這種行為本質上是不好的,學校似乎也應該多傳遞這種設計的倫理觀才是。不過話說回來設計無關乎正統,好好做認真做,自然有其價值的論辯。流動空間應該是強調其流動性質與前面歷史的不同。

Neil兄的熱情,正是新時代需要的熱血!加油共勉之。

Jimmy 提到...

我的意思是
電腦的運算能力雖然對於新型態空間的擬真有所幫助
但除非同時搭配新的工法
否則還是只能紙上談兵
或成為耗時耗力的奢侈品

Front利用射出成型製作家具
顛覆了傳統家具設計→生產的過程
哈佛用機器人砌磚
http://www.dezeen.com/2009/05/11/on-the-brinck-at-graduate-school-of-design-harvard-university/
解決了特殊造型的人力精確度及成本問題
都是一些嘗試

但除非伴隨著技術的革命
讓嘗試變成常識
像飛扶壁之於歌德教堂
否則就像聖家堂
百年之後再用新的技術去完成當初的設計
也許等到真有一天
建築工都是機器人時
任何複雜的設計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