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轉載】Ebert's Top Movies of 2012

又到了年終,回顧這一年,迎向另一個新年。
有努力,有蹉跎,有悲傷也有美麗。

明年是個關鍵,這個案子是個關鍵,大三是個關鍵,三十歲是個關鍵
blablabla.....
往往當我們專注在某些事情上時,那個當下的某件事就是個關鍵
聽台上的講題喋喋不休,當關鍵時刻因時因地不斷轉換主角時,
所有的人事物不就都成了關鍵腳色了嗎??

聽台上的話語不停地論述某個至為關鍵的神聖性時
腦中真的只剩下一片空白
因為都是關鍵,所以景色是水平的、團簇的、交纏的,
是全部一體的。

這樣的反應倒還透露一點人生的真實性
每件事都是一個脈絡的一部分
每做一件事其實都是進入一個更大的脈絡
每一個動作都喚醒之後的後續動作
每一個動作都有關鍵的意涵
次數多了或許無感
但卻真實的預示了後果

很冷酷的結局
但也很正面而公平的人生

最後
年終的省思以ebert的2012十大佳片為結束
還有blog比facebook少點喧鬧,
其實也蠻好的

http://blogs.suntimes.com/ebert/2012/12/eberts_top_movies_of_2012.html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3. SALVATION





3. SALVATION
The 1976 movie “taxi driver” talks about a mentally unstable Vietnam War veteran working as a nighttime taxi driver who tries to murder the politician due to his disappointment and anger about the society but ends up with saving a teenage prostitute in the end. Life is suffering because we cannot always get what we want. Life is cruel because still we keep chasing what doesn’t belong to us. Then getting angry, or making terrible mistakes. But it does not have to end up like this. Handle the unsatisfied anger, the energy of desire and channel it to somewhere needed of your help.

3. 救贖
1976年電影「計程車司機」(馬丁史柯西斯執導,勞勃狄尼洛主演,不確定台譯電影名稱)講述一位心理狀態不穩的越戰老兵以開晚間計程車維生,由於對社會的失望與憤怒,試圖謀殺一位政治人物,但最後以拯救了一位雛妓結尾。生命是痛苦的,因為我們總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生命是殘酷的,因為我們依舊持續追逐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接著我們憤怒,犯下可怕的錯誤。但它不一定要以此做終。處理未被滿足的憤怒,亦即慾望的能量,導引到某個或許需要你援助的角落。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5314/

2. EVERY CITY IS THE GOTHAM CITY





2. EVERY CITY IS THE GOTHAM CITY
We all live in a sick society and are all connected. Killing is just a symptom of our serious illness and there are many other homogeneous disorders embedded in our lives on various laye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e create the killer’s stage and he echoed back his murder to the public. The police brings the murderer into justice is merely a cut-out of the whole thing. In the movie, there is a line like “everyone could be batman…”signifying that it’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in Gotham and they all can be “the batman” serving their duties. Expanding the idea, every city is another Gotham for its own corrupted soul. Gotham is the reflection of our own environment.

2. 每一座都市都是高譚市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病態的社會並連結一起。殺人只是我們病入膏肓疾病的表徵,其他還有更多同源異種的失序埋藏在我們生命不同的層級裡。直接地或間接地我們創造了殺人者的舞台,而他以殺人回應給大家。警方將殺人犯繩之以法僅僅只是整件事的一小塊切割。電影中,有句台詞說著「每人皆是蝙蝠俠…」象徵高譚市裡每人的責任,每人都可以是蝙蝠俠執行他們的勤務。擴大其意,每座城市墮落的靈魂都是另一座高譚市,高譚市是我們生活環境的鏡射。

1. TRAGEDY REPEATS





1. TRAGEDY REPEATS
It is a tragedy that a gunman shot innocent people in the cinema when batman movie had just begun for 15 minutes. Similar things happened before and keep repeating itself again and again. It is not only an issue about the killer, but a problem deeply roots in our society, values, and many other connected networks. The killer was a former neuroscience PHD student in the process of withdraw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He must be depressed, angry and tried to declare his voice from his own story.

1. 悲劇重演
它是個悲劇,當蝙蝠俠開演十五分鐘時,槍手在戲院裡射殺無辜觀眾。相同的事件以前發生過並一再重複。它不只是殺人犯的單一議題,而是深植在我們社會、價值以及其他相關網絡的問題。殺人犯是神經科學博士班學生,正辦理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校區的休學手續。他的心情應該是沮喪、憤怒並試圖從他的角度宣示他的想法。

batman 3 "Dark Knight Rises" IMAX







從沒在電影首日就去觀賞,也沒看過IMAX,今天「蝙蝠俠 黑暗騎士」先破兩個先例!進入IMAX戲院被較一般戲院的陡直短淺斜率所困惑,「這樣不會太近能看嗎?」心裡嘀咕著。觀賞後所有疑惑解除,斜率大是讓觀者如同坐此山觀彼山般,尺度放大的影像的確震撼,尤其觀賞那高譚市空景之姿,確實感受自己的渺小。這是驚奇一。驚奇二是即便網路上好評不斷,前二集也被稱為最成功的蝙蝠俠系列,不過年代久遠我並未放在心上,觀賞完我不得不說把一部漫畫英雄片轉化成一部劇情片,導演真的揉合了許多電影樣式,不急不徐地把既定該走的流程安置好,其實沒太多時間把想當然爾的俗套檢視它的鋪陳。主角人物一系列裡都設有主題,讓劇情更有層次。只能說打破藩籬,銜接新的形態都是原型,那怕是一部必定是商業片的架構,除了娛樂外還多了些悸動。最後,安海瑟威很美! 電影好看!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轉貼】科學家:去年極端氣候盛行

科學家今天在報告中說,2011年極端氣候盛行,而氣候變遷增加極端氣候出現機率。
 2011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15個年份之一,美國德州嚴重乾旱,英格蘭出現不尋常的高溫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和英國氣象局(Met Office)科學家表示,整體而言,2011年充滿極端氣候事件,從東非、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的歷史性乾旱,北大西洋颶風數量多於平均值,到澳洲歷來最潮濕的兩年期結束,不一而足。

 專家在第22份年度「氣候狀態(State of the Climate)」報告中也發現,北極暖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平均值的兩倍,北極海冰縮小至有紀錄以來第二小的規模。

 溫室氣體濃度去年繼續上升,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度超過390個ppm,較2010年增加2.1個ppm。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副署長蘇利文(Kathryn Sullivan)在聲明中說:「現在每一個氣候事件,都是在全球變遷環境的框架中發生。這份年度報告提供科學家和一般人民有關所發生事件的分析,使我們大家對將到來的事有所準備。」

 她表示:「人們將會記得2011年是極端事件頻繁的一年,包括美國和全世界。」(譯者:中央社陳政一)1010711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32012071100586.html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今天(20120704)抽空看了韓國導演金基德的片子,這是一部2003年的電影。
是的,我慢了九年!很巧的,巴黎德州我也慢了八或九年吧。
Timing很重要,Timing包括了即時(Live),也有及時(Ready)
黃飛鴻的馬子告訴我:when the timing is right, everything will be right.....

廢話不多說,回到電影。
我想把劇情留給觀者好了。

我喜歡的是
對話不多,但寓意頗深。
非但不沉悶,寓意與結構鋪陳,
一層層疊加起來,前後交織出對人生本質的細述。
有佛家禪意與智慧。

劇情影像之間有操作的連結,
特別的劇情與影像產生對話,
還有影像成熟冷靜非刻意的象徵性,
很順的入口,啟人共鳴。

很有智慧
當我做建築設計時,汲汲於醉心於最先進的人造生命或人工智慧
這樣的追逐有碰觸到人生智慧嗎?
我暫時不知道這中間的差距該如何銜接
不過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
沒看過的,可以看看。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grow a tree house


architecture is always expanding its sphere to other operation fields. this time is for real life form.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女性的堅毅



昨天從網路新聞中得知鳳飛飛辭世,而且早在一月三日就因肺腺癌往生。
有驚嚇,有不捨,也讓我記起我的母親。

小時候記得母親很喜歡聽鳳飛飛的歌曲,雖然她幾乎不太常唱歌,除了在朝山團的車廂內唱頌佛教歌曲。母親的一生很樸實,沒有沾染一絲一毫榮華富貴的氣息,為了家庭付出所有她的努力。她總是待人和善,溫和有禮,與她接觸過的人從待人接物上沒挑剔出她有甚麼缺點。其實她比這些所謂的禮俗還要教我敬佩與懷念,因為在她的日常生活的點滴裡,更是一個無私充滿愛的人。我所遇到的困境與闖下的麻煩,她總沒有一句憤怒指責與埋怨,總是輕聲細語的勸戒與教導,最嚴厲的處罰大概就是靜默以對。

母親的一生不能說是一帆風順,幼年時她的父親就被白色恐怖抓走,莫名的被抓走關在綠島,不知幾年後捎來一個信息領屍。我不曾聽聞過母親描述過她的父親,可能那時她年紀也還小很陌生吧。她的成長家庭就在我外婆支撐下拉拔五個小孩長大,應該是很辛苦的一段路吧。母親的善解人意與報喜不報憂是她另一個特質,她對我的愛永遠是如海浪般拍打岸邊般,持續溫柔地輕撫我年少輕狂的稜角。太多太多年紀輕不成熟的傻事都有勞她包容與引導我,遇到問題的態度總是不急不徐地找尋解決方法。記得我在哥大念研究所時,因為語言與教學方向不能盡如人意,無法施展與學習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興起了休學的打算。那可是一個大決定,常春藤的學費昂貴與虛榮心作祟下,一般家長應該是不會答應這種遊戲玩笑式的態度。那時的我確實心灰意冷,想施展抱負與自我期望過高,壓力下的我非常沮喪。母親得知之後,並沒有太多反應與即時給意見,只是好好鼓勵我,但她知道我出國留學前,是在猶豫選擇哥大或AA,沒多久後在一次國際電話裡,她說她明後年退休後會有一筆退休金可以支持我轉換到AA去。像這樣都是為我著想放下她自己的故事實在太多太多了。而一年後,我也確實轉換到AA找到令我折服的老師,開啟我全新的建築視野,埋下我個人的建築想法的種子。但是在我念AA一年之後,母親癌末病倒,我AA還沒畢業母親就離開我了,那年我29歲。我30歲從AA畢業時,我感覺到我學到一些很有價值的觀念,值得稱許「三十而立」的當時,我很感謝我的母親,很懷念她。

時隔十二年,一樣在歲末年初時,鳳飛飛傳來病逝的消息,她體貼過年期間大家的喜氣,特別吩咐等到過完元宵再公開訊息,生病期間的隱忍與體貼愛護她的朋友,我雖不認識她,但我很強烈的輾轉透過她的特質,想念到我的母親,一種女性揉合溫柔與堅毅的特質。自此之後我很少有機會再次近距離見識到這樣聖潔的光輝。我追悼鳳飛飛,但更深地懷念我的母親。我希望我的女兒也能感受到我曾感受的溫暖。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d3 space org

d3 space org

有關自然系統的建築競圖

領導方式

吉米推薦的ted講演

【轉載】THE CITY 2.0 – EVOLVED (NOT MADE) BY ECOLOGICAL HUMANS

THE CITY 2.0 – EVOLVED (NOT MADE) BY ECOLOGICAL HUMANS

This Live Conversation with TED Fellow Rachel Armstrong will open on February 8th, 2012 at 1pm EST, 6pm UK time.
Join the conversation as Rachel discusses her view on ecological humans and city 2.0.

We are not machines but Ecological Humans. We depend on our networks for survival, like an oak tree in the forest, being made up of highly interacting and interdependent systems. For example, eating is not simply consuming ‘fuel’ to feed our body-machine but is a mutual relationship shared between our gut bacteria, our food and our bodies (which, in turn, are highly interconnected assemblages of specialised tissues). The way that we see ourselves influences the way that we operate through the world in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 from health, to business and even space exploration!

Ecological Humans, imagine the City 2.0 as being grown from the bottom-up by its communities. It is underpinned by highly interacting and interdependent networks, which use dynamic fabrics that behave in life-like ways. These buildings can be described as Living Architecture that are capable of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s in our dynamic cities as only real ecologies can.

Questions:

Will The City 2.0 be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to modern cities? Or pragmatically, can the transition only be made as a series of incremental changes? What can we do to facilitate this transition?

What does being an Ecological Human mean to me? Can it help me find new or more effective ways of working?

Can we rely on biology to provide all the answers when it comes to sustainable building solutions? Is life a technology - and should we exploit it in the pursuit of more sustainable ways of building?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新書預告]仿生微生系 運作中


這是正醞釀中的新書 仿生微生系。

距離活潑建築出版也差不多四年有了,期間繼續發展自己的理論架構,一方面應用在設計教學的實驗上,很興奮也近關情怯,趕稿中,加油!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do it for you (die for u)






這幾天出現了兩則不幸的消息,一則成大大肆學生登山失足墜落山谷而亡,一則任職有線電視公司23歲青年網咖打線上遊戲暴斃。當新聞消息出現時,我並非同時看到但卻將兩則聯想在一起。我不認識任何一位,完全不知道他們的生活背景,不敢高談闊論妄下定語。不過對我而言比較可以確定的是不管網咖或登山,都是他們生命的一種出口,一種依賴,一個在絕大包裹住生命束縛的一扇窗。

對於大肆生而言,再三個月就是人生另一個旅程的開始,對於網咖少年而言,下班後繼續拖著疲憊身體來到網咖線上遊戲戰鬥,似乎都在似有似無的綑綁下,找一種希望或寄託。儘管我個人是不喜歡網咖的氛圍,也不是僵化的認為登山比較健康,但我很不捨單純尋求生命出口的兩位,不小心走了。

當年紀增長,經歷現實的許多荒謬,常常需要以更成熟的智慧,更自然的方式接受這個世界,更積極迎向未來,這當中生命出口就很適時的幫助我們前進,我無意判斷甚麼是對或錯的窗口。人生是苦的,好好苦中作樂創造生命價值,似乎是無可迴避的課題。

霎那間,我想起大學時的一部羅賓漢電影,主題曲當然是有關男女非你不嫁不娶要死要活的字語。很肉麻沒錯,但是對於生命中你願意致死不渝的某種信念而言,這首歌好像很弔詭的還OK。
如果有一天,我女兒大了在生命中遇到了挫折很受打擊時,我希望有一種聲音能鼓勵她,有一扇窗能開給她,讓她堅強,也獻給所有繼續在生命裡奮鬥的人,加油!

那就來聽這首巴辣歌吧!